没几天中考成绩出来了, 老二向南和望林俩人这半年异常刻苦,双双考三了县重点高中。
考上了高中,老二赶得及第一届恢复后的高考,姜美心暗自高兴。
但宋蕙兰没想到继子停了一年学, 然后用半年时间考上了高中, 她话里话外的意思,家里下头还有两个小的, 真没钱再供一个高中生。
“庆丰虽说在县里当临时工跑业务, 可家里开销实在重,去年修房子又欠了债,真供不起, 而且读了高中, 一样要回来种地。”
这和正月说的可不一样。
姜美心早猜到她会哭穷,和向东招娣说:“我和县里打过招呼了,让向东跟着宋老后面当学徒, 一起进电器厂, 学徒一个月有三十多的工资,向东的工资给招娣收着。”
“望林考上高中,他爹不当家做主, 后娘交了学费, 生活费、学杂费不会给,你们姐姐、姐夫, 给望林供出高中吧。”
向东一口答应下来,“娘,你放心吧, 之前陆陆续续给我的零花钱还有不少,我这就和招娣扯布料, 给望林做两套新衣裳,上学好穿。”
姜美心拿了钱给向南,说道:“跟你大哥大嫂一起,去挑自己喜欢的布料做衣服。”
向南这一年做了两次新衣服了,忙道:“娘,我真不缺衣裳。”
姜美心笑道:“去买吧,娘给侄子做衣服,亲儿子没有,娘心里会难受的。”
姜向南心里暖暖的,“谢谢娘。”
“娘,我也要新衣服。”老三和老四撒娇。
姜美心道:“给你们俩准备好了,一人一套小军装,等去探亲的时候穿。”
姜美心让向东和招娣供望林念书,又惹来谢春梅埋汰,在家里念叨半天,没人理她。
下午的时候,她娘家妈和大嫂来,找她借钱。
以前不会张口,因为知道大家手里都没有,听说女婿在外头挣了钱,也是实在没办法了,才过来的。
谢春梅大嫂愁的不行,“春梅,你侄子今年也考上高中了,我们村的情况你是知道的,拉了饥荒,又不像你们村有厂子,实在凑不出学杂费,想跟你借点学费。”
谢春梅手里有钱了,是愿意帮娘家的,但她才说了半天讽刺大嫂的话,现在借钱给娘家,那不是打自己嘴吗?
她支支吾吾左右为难。
徐老太看不过去,说道:“孩子读书的事,能帮就帮一把,老三才给你钱,你多借一点,也给你侄子做件新衣服,免得到学校自卑。”
谢春梅原本只打算借十块,婆婆一开口,只好忍痛拿了二十块出来。
娘家大嫂千恩万谢,夸她嫁得好,“你婆婆对你这么好,春梅,你也得好好孝敬才是。”
徐老太说:“她只要改了嘴碎的毛病,我就阿弥陀佛了。”
…
姜美心和厂里请了假,带老三老四出发去秦墨生的部队探亲。
老三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着,和老四谈心,“我爹就是你爹,你高兴一点嘛。”
老四说:“那里面一定都是穿军装的叔叔吧,那里的小孩会不会瞧不起我们乡下过去的呀,我有点害怕。”
“其实我也没去过。”老三说:“不怕,他们瞧不起我们,我们就不跟他们玩。”
一大早的,老三爬起来,又往行李包里塞特产,核桃花生牛乳、焦糖味的瓜子、方便面等。
姜美心拿下来一半,“虽然有你们哥哥送,但路上只有我们三个人,还要转车,拎不动的,少带一点。”
招娣的预产期还有一个月,姜美心道:“我跟县里医院的熟人打过招呼了,等到了预产期,你要提前住院,绝对不许在家里生,你这是头胎,必须去医院。”
招娣忙点头,“姑,我会去医院的。”
从县里坐汽车转道省城,走的是秦墨生上次回部队的时间和路线,从省城坐火车,坐一晚上,第二天下午能到。
老三第一次坐火车,想去别的车厢看看,姜美心把他拉回来,严肃道:“现在人贩子很多的,不可以离开我的视线,知道吗?”
“知道了娘,我不出卧铺车厢。”
一会儿老三老四跑回来,“娘,我看到打开水的地方了,我想吃泡面。”
“自己去拿。”
他们买的一个中铺一个下铺,老三从下铺底下拖出装吃的包,问道:“娘,你吃鸡汤的还是牛肉味的?”
“鸡汤的吧。”
老三把牛肉的放回去,“那我也吃鸡汤的。”
老四同样,“我也和娘吃一样的。”
姜美心:“你们俩有点自己的主见好不好?”
“我们就喜欢吃鸡汤的。”
俩个人去泡泡面,香味引得车厢里其他卧铺乘客纷纷后悔,等车的时候他们看到候车厅有卖,当时觉得不饿,这会儿肚子咕咕叫,饿得不行。
“同志,你们还有泡面吗,能卖一桶给我们吗?”
老三忙替娘拒绝,“还有几个,要带到部队给爹尝尝的,不能卖。”
有乘客感叹,“要是火车上有卖就好了。”
姜美心突然生出想法,得找办法和铁路部的人谈一谈,让泡面在火车上售卖,但她实在找不到门路,等探亲回来再说吧。
这个卧铺包厢上一站只有她一家,又过了两站,上来一对夫妻,男人穿着军装,引得老三老四目光都沾在他身上,男人冲孩子友好的笑笑。
男人扛着好几个行李包放东西,他媳妇把孩子放到床铺上,说:“我又不是第一次去,你还非要请假回来接。”
男人道:“这次要去随军,带的东西多,你又抱着孩子,哪能放心你一个人。”
两口子和孩子都没有吃饭,男人拿出三桶泡面,去开水房泡好。
看孩子吃得狼吞虎咽,男人说:“我说买方便面是对的吧,不然这会孩子吃什么?”
女人咂嘴,心疼道:“三桶泡面一块多,也太贵了,外面吃一份大排面也才三毛钱。”
男人说:“出门在外,买啥不贵呢,也没贵多少。”
等孩子吃好,两人才开始吃,女人第一次吃方便面,惊讶道:“看广告说好吃,味道还真不错。”
“对吧,人家卖得好是有原因的。”
“对了,你们部队的秦营长,上趟回家真没给他农村老家的媳妇赶走呀,我看他不像好脾气的人呀?”
她丈夫责怪,“都跟你说过好几次了,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。”
“议论又怎么样,萍水相逢的,别人又不知道我议论的是谁,秦营长老家的无赖霸道媳妇儿,赖着不走,那钱玉容怎么办?”
男人真有点生气了,“你这还没到家属院呢,就开始破坏团结了。”
“我破坏啥了?”男人媳妇委屈。
男人示意她看孩子,“小涵五岁,已经到了学话的年纪,当着孩子的面,你注意点,我去看看能不能补张卧铺票,你带着孩子别乱跑。”
等男人一走,老三要上厕所,姜美心带他去,老三出来的快,在过道上抱着姜美心问:“娘,他们刚才说的是不是你和爹呀?”
姜美心点头,“你快去洗手。”
回来就睡觉,第二天早上泡面当早饭吃,上午下车,下了火车还要转汽车,然后坐船,一路两家人都同行。
季云丽看姜美心气质出众,像大城市的人,两个孩子也被她管教得很懂礼貌,又一路同行到码头了,才突然反应过来,问丈夫:
“那位女同志,不会也是你们部队的家属吧?”
裴大海望着不远处码头的船,后知后觉反应过来,“应该是,我去问问。”
他跑来姜美心跟前,友好问道:“大姐,你带着孩子,是去海岛探亲吗?”
姜美心点点头,笑道:“是呢。”
“你丈夫叫什么名字,说不定我认识。”
肯定认识呀,他爱人上火车就议论过了。
“叫秦墨生。”
姜美心把老三推出来,说:“这是他亲儿子。”
又搂着老四肩膀,笑道:“这是我亲儿子。”
裴大海恍然大悟,这位是秦营长爱人,家属院的议论中,秦营长爱人彪悍、不讲理、泼辣,没人会把他爱人和眼前这位女同志联系到一起。
想到火车上自家媳妇的议论,裴大海羞愧的道歉,“我媳妇就爱嘴碎,人不坏,嫂子见谅。”
姜美心不在意的,“我也在背后议论过人,被人议论正常,没事儿。”
她的大方态度,让季云丽心生好感,路上和姜美心攀谈起来。
“姜大姐,你条件这么好,干嘛倒贴秦营长呀。”
姜美心开玩笑,“图他好看。”
“那会误传秦营长牺牲,你没想过走吗?”
姜美心依旧放飞,“想过的呀,还没来得及找个比他更好看的,他就回来了,只好凑合过了。”
码头上没看到秦墨生来,但他安排了营里的兵来接,“营长受伤了,在医院,嫂子,我先送您回家。”
秦墨生受伤了?电话里没说呀。
“他伤的严重吗?”姜美心问道。
“营长说,他伤的不重,叫您别担心,做完检查他就回来了。”
秦墨生分到的是两室一厅,在三楼,家里布置好了,收拾的很干净。
放好行李,姜美心打听了部队医院的位置,问了路,准备去医院看秦墨生。
没几天中考成绩出来了, 老二向南和望林俩人这半年异常刻苦,双双考三了县重点高中。
考上了高中,老二赶得及第一届恢复后的高考,姜美心暗自高兴。
但宋蕙兰没想到继子停了一年学, 然后用半年时间考上了高中, 她话里话外的意思,家里下头还有两个小的, 真没钱再供一个高中生。
“庆丰虽说在县里当临时工跑业务, 可家里开销实在重,去年修房子又欠了债,真供不起, 而且读了高中, 一样要回来种地。”
这和正月说的可不一样。
姜美心早猜到她会哭穷,和向东招娣说:“我和县里打过招呼了,让向东跟着宋老后面当学徒, 一起进电器厂, 学徒一个月有三十多的工资,向东的工资给招娣收着。”
“望林考上高中,他爹不当家做主, 后娘交了学费, 生活费、学杂费不会给,你们姐姐、姐夫, 给望林供出高中吧。”
向东一口答应下来,“娘,你放心吧, 之前陆陆续续给我的零花钱还有不少,我这就和招娣扯布料, 给望林做两套新衣裳,上学好穿。”
姜美心拿了钱给向南,说道:“跟你大哥大嫂一起,去挑自己喜欢的布料做衣服。”
向南这一年做了两次新衣服了,忙道:“娘,我真不缺衣裳。”
姜美心笑道:“去买吧,娘给侄子做衣服,亲儿子没有,娘心里会难受的。”
姜向南心里暖暖的,“谢谢娘。”
“娘,我也要新衣服。”老三和老四撒娇。
姜美心道:“给你们俩准备好了,一人一套小军装,等去探亲的时候穿。”
姜美心让向东和招娣供望林念书,又惹来谢春梅埋汰,在家里念叨半天,没人理她。
下午的时候,她娘家妈和大嫂来,找她借钱。
以前不会张口,因为知道大家手里都没有,听说女婿在外头挣了钱,也是实在没办法了,才过来的。
谢春梅大嫂愁的不行,“春梅,你侄子今年也考上高中了,我们村的情况你是知道的,拉了饥荒,又不像你们村有厂子,实在凑不出学杂费,想跟你借点学费。”
谢春梅手里有钱了,是愿意帮娘家的,但她才说了半天讽刺大嫂的话,现在借钱给娘家,那不是打自己嘴吗?
她支支吾吾左右为难。
徐老太看不过去,说道:“孩子读书的事,能帮就帮一把,老三才给你钱,你多借一点,也给你侄子做件新衣服,免得到学校自卑。”
谢春梅原本只打算借十块,婆婆一开口,只好忍痛拿了二十块出来。
娘家大嫂千恩万谢,夸她嫁得好,“你婆婆对你这么好,春梅,你也得好好孝敬才是。”
徐老太说:“她只要改了嘴碎的毛病,我就阿弥陀佛了。”
…
姜美心和厂里请了假,带老三老四出发去秦墨生的部队探亲。
老三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着,和老四谈心,“我爹就是你爹,你高兴一点嘛。”
老四说:“那里面一定都是穿军装的叔叔吧,那里的小孩会不会瞧不起我们乡下过去的呀,我有点害怕。”
“其实我也没去过。”老三说:“不怕,他们瞧不起我们,我们就不跟他们玩。”
一大早的,老三爬起来,又往行李包里塞特产,核桃花生牛乳、焦糖味的瓜子、方便面等。
姜美心拿下来一半,“虽然有你们哥哥送,但路上只有我们三个人,还要转车,拎不动的,少带一点。”
招娣的预产期还有一个月,姜美心道:“我跟县里医院的熟人打过招呼了,等到了预产期,你要提前住院,绝对不许在家里生,你这是头胎,必须去医院。”
招娣忙点头,“姑,我会去医院的。”
从县里坐汽车转道省城,走的是秦墨生上次回部队的时间和路线,从省城坐火车,坐一晚上,第二天下午能到。
老三第一次坐火车,想去别的车厢看看,姜美心把他拉回来,严肃道:“现在人贩子很多的,不可以离开我的视线,知道吗?”
“知道了娘,我不出卧铺车厢。”
一会儿老三老四跑回来,“娘,我看到打开水的地方了,我想吃泡面。”
“自己去拿。”
他们买的一个中铺一个下铺,老三从下铺底下拖出装吃的包,问道:“娘,你吃鸡汤的还是牛肉味的?”
“鸡汤的吧。”
老三把牛肉的放回去,“那我也吃鸡汤的。”
老四同样,“我也和娘吃一样的。”
姜美心:“你们俩有点自己的主见好不好?”
“我们就喜欢吃鸡汤的。”
俩个人去泡泡面,香味引得车厢里其他卧铺乘客纷纷后悔,等车的时候他们看到候车厅有卖,当时觉得不饿,这会儿肚子咕咕叫,饿得不行。
“同志,你们还有泡面吗,能卖一桶给我们吗?”
老三忙替娘拒绝,“还有几个,要带到部队给爹尝尝的,不能卖。”
有乘客感叹,“要是火车上有卖就好了。”
姜美心突然生出想法,得找办法和铁路部的人谈一谈,让泡面在火车上售卖,但她实在找不到门路,等探亲回来再说吧。
这个卧铺包厢上一站只有她一家,又过了两站,上来一对夫妻,男人穿着军装,引得老三老四目光都沾在他身上,男人冲孩子友好的笑笑。
男人扛着好几个行李包放东西,他媳妇把孩子放到床铺上,说:“我又不是第一次去,你还非要请假回来接。”
男人道:“这次要去随军,带的东西多,你又抱着孩子,哪能放心你一个人。”
两口子和孩子都没有吃饭,男人拿出三桶泡面,去开水房泡好。
看孩子吃得狼吞虎咽,男人说:“我说买方便面是对的吧,不然这会孩子吃什么?”
女人咂嘴,心疼道:“三桶泡面一块多,也太贵了,外面吃一份大排面也才三毛钱。”
男人说:“出门在外,买啥不贵呢,也没贵多少。”
等孩子吃好,两人才开始吃,女人第一次吃方便面,惊讶道:“看广告说好吃,味道还真不错。”
“对吧,人家卖得好是有原因的。”
“对了,你们部队的秦营长,上趟回家真没给他农村老家的媳妇赶走呀,我看他不像好脾气的人呀?”
她丈夫责怪,“都跟你说过好几次了,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。”
“议论又怎么样,萍水相逢的,别人又不知道我议论的是谁,秦营长老家的无赖霸道媳妇儿,赖着不走,那钱玉容怎么办?”
男人真有点生气了,“你这还没到家属院呢,就开始破坏团结了。”
“我破坏啥了?”男人媳妇委屈。
男人示意她看孩子,“小涵五岁,已经到了学话的年纪,当着孩子的面,你注意点,我去看看能不能补张卧铺票,你带着孩子别乱跑。”
等男人一走,老三要上厕所,姜美心带他去,老三出来的快,在过道上抱着姜美心问:“娘,他们刚才说的是不是你和爹呀?”
姜美心点头,“你快去洗手。”
回来就睡觉,第二天早上泡面当早饭吃,上午下车,下了火车还要转汽车,然后坐船,一路两家人都同行。
季云丽看姜美心气质出众,像大城市的人,两个孩子也被她管教得很懂礼貌,又一路同行到码头了,才突然反应过来,问丈夫:
“那位女同志,不会也是你们部队的家属吧?”
裴大海望着不远处码头的船,后知后觉反应过来,“应该是,我去问问。”
他跑来姜美心跟前,友好问道:“大姐,你带着孩子,是去海岛探亲吗?”
姜美心点点头,笑道:“是呢。”
“你丈夫叫什么名字,说不定我认识。”
肯定认识呀,他爱人上火车就议论过了。
“叫秦墨生。”
姜美心把老三推出来,说:“这是他亲儿子。”
又搂着老四肩膀,笑道:“这是我亲儿子。”
裴大海恍然大悟,这位是秦营长爱人,家属院的议论中,秦营长爱人彪悍、不讲理、泼辣,没人会把他爱人和眼前这位女同志联系到一起。
想到火车上自家媳妇的议论,裴大海羞愧的道歉,“我媳妇就爱嘴碎,人不坏,嫂子见谅。”
姜美心不在意的,“我也在背后议论过人,被人议论正常,没事儿。”
她的大方态度,让季云丽心生好感,路上和姜美心攀谈起来。
“姜大姐,你条件这么好,干嘛倒贴秦营长呀。”
姜美心开玩笑,“图他好看。”
“那会误传秦营长牺牲,你没想过走吗?”
姜美心依旧放飞,“想过的呀,还没来得及找个比他更好看的,他就回来了,只好凑合过了。”
码头上没看到秦墨生来,但他安排了营里的兵来接,“营长受伤了,在医院,嫂子,我先送您回家。”
秦墨生受伤了?电话里没说呀。
“他伤的严重吗?”姜美心问道。
“营长说,他伤的不重,叫您别担心,做完检查他就回来了。”
秦墨生分到的是两室一厅,在三楼,家里布置好了,收拾的很干净。
放好行李,姜美心打听了部队医院的位置,问了路,准备去医院看秦墨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