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第六章 相持 第六节 救亡(五)

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六节 救亡(五)

“这是我们的基本条件。”蒋介石冷冷的说:“当初谈好的,他们擅自违规,难道还要政府追加承认,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,我们国民党还有立足之地吗?”

“那好,”庄继华也不与他争论,顺口表示接受:“不过,既然是基本目标,那还有个底线,我建议底线就定在交回苏北,另外进入豫东的新四军六支队划归八路军建制,华北山东苏南,两军勘察军事分界线,任何越界行为都不行,也就是说,以今年的分界线为准,将来,那怕日军进攻,我丢了这块地方,你把它占了。将来也要归还对方。”

“那么现在日军占领的地方呢?”蒋介石拿不准这个法子的好坏,先问不确定的地方。

“日军现在占领的地方,双方谈判,谁打下来算谁的?”庄继华平静的答道。

“这不行,绝对不行,”蒋介石摇头说:“战前GCD只有陕甘宁一处地方,现在已经抢了这么多地方,现在日军占领的地区,就是国军丢失的,我们国军自己能夺回来,也应该算我们的。”

庄继华心中略微松口气,看来蒋介石的目的还是谈判解决,别看咋咋呼呼的,心中还是没有把握,江西红军只有几万,依然打了十年,调动大军百万,现在的八路军却有数十万,那要调动多少军队?更何况还有日本人虎视在旁。

不过蒋介石的要求却是个难题,GCD方面不可能答应这样的要求,他沉凝片刻,最终还是摇头:“这样,谈判中提出来,看看他们的反应。”

“不行,这条必须写进条款,否则,我还是要采取军事行动。”蒋介石识破了庄继华的缓兵之计:“军事部署已经下去了,杜聿明和宋希濂,率领两个集团军进驻豫西,胡宗南和西北马家军,对陕甘宁形成包围,汤恩伯部进驻中条山地区,随时准备进入大别山。哼,以前都是用地方部队,战斗力低,他们占了便宜,现在是我精锐的中央军,我倒要看看,他们能不能挡住我国军精锐的进攻。”

庄继华心中毛骨悚然,这三支部队是一战区和五战区的顶梁柱,是抗击日军的主力,他们要被抽去对付GCD,那日军要趁机发起进攻,这两个战区怎么办?

“将不可因怒兴兵,校长,千万别,”庄继华有些慌了:“五九战区拱卫西南外围。一战区拱卫西北外围,这两个战区万不可失,这三支部队千万不可动。”

“哼,放心吧,这两个战区,我另有安排,用不着担心日本人。”蒋介石不为所动,庄继华却有些惊讶,蒋介石看了他一眼又接着说:“你只管谈,谈不拢就打,对GCD就是强硬,周EN来机敏无比,若有丝毫软弱被他察觉,你就要吃大亏。”

庄继华没有注意蒋介石说的什么,他始终在想蒋介石的另有安排,到底是什么安排。

武汉保卫战后,中日两军都放弃了速战速决的战略,转入长期作战准备,并对军队部署作出调整,十一军是作为对付五战区和九战区的主要力量,为此十一军保留了八个师团是个混成旅团,总兵力高达十四万人,侵华日军最精锐的部队都在这个军。

其余部队调到华北,山东,江南,还有大批部队调到东北和内蒙,诺门坎和张鼓峰就是日军增兵后的结果。

中国方面的部署也进行了调整,鉴于敌后战场的重要性,廖磊的二十一集团军留在大别山。庞炳勋的四十军和李宗昉四十七军东进江苏,吴化文新四师东进山东,第五集团军被缩编为第五军,在参加了桂南战役后,现在在桂林附近休整。

另外为了进行洛阳会议的整军政策,两个战区都有部分部队在进行轮训,这次轮训是总参谋部亲自进行,不但士兵要重新训练,军官也要重新回炉训练。为了防止走过场,总参谋部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目标,不合格的军官一律转入地方,或等待重新分配。士兵则不会退役,依旧留在部队中。

比如在川鄂边界和湘西就有两个军在整训,这第一批整编的都是中央军,其实整编还是受前线大部分部队欢迎,因为整编就要换装,全军换成重庆造,几乎比照西南部队进行武器配备。这个几乎是指,不是完全按照四十九集团军进行编制,进行了缩减,比如150重炮和105榴弹炮,倒不是没有炮,而是没有卡车。另外炮弹的供应也不能保证,还有火箭筒,迫击炮的数量有所削减,防空营被取消,运输团却是骡马为主,卡车为辅。

而GCD方面呢,日军在武汉保卫战之前对华北八路军的扫荡,重创了冀中,冀南、冀鲁豫八路军,武汉保卫战时,八路军又从太行山区返回华北平原。这一方面是平原上的日军力量薄弱,另一方面也是不得已,太行山上的物产薄弱,没有平原的支持,根本很难养活这么多部队。

至此,国共日三方面都在进行调整,总结前段时间的经验教训,或许,蒋介石正是看到这点,才有把握日军不会对五战区九战区发动进攻。

可这是在赌博,庄继华心中苦笑不已,这样的赌博,赌的就是国家民族的存亡。

“校长,除了我之外,谈判组还有那些成员?”庄继华感到仅仅这样是无法说服蒋介石的,必须另觅办法。

“贺衷寒,张冲。”

庄继华点点头:“时间?地点?”

“这个由你来确定,”蒋介石一副信任的样子:“文革,你在枣阳就做得很好,这次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。”

庄继华苦笑下:“这次与上次不一样,校长,GCD的实力发展是很快,可有一点,他们的力量始终在我们之下,这就决定了,战略主动权在我们手中,箭在弦上,暂时不发,这样威胁更大。”

“我明白,我明白,”蒋介石满口答应:“你放心,谈判期间,军事行动绝不会进行,只有谈判破裂了,才会采取军事行动。”

对这个承诺,庄继华不敢相信,他面无表情的问:“我们有没有他们的情报。比如军队调动,政治活动,内部文件,等等。”

“有一些,包括抗大的讲义,徐恩增和戴笠都搞到不少,我让他们给你送一份。”蒋介石表现的很热心,立刻把唐纵叫进来,让他把关于GCD的秘密情报交给庄继华一份。

“那学生就回去研究这些情报了,”庄继华告辞说:“校长如果没有其他指示,学生就回去了。”

“回去后,草拟个谈判纲要给我。”蒋介石给他打气:“不要有什么顾虑,政治毕竟是要用实力来说话的,我的实力比他强,他就得听我们的。”

“是,学生,明白。”庄继华面无表情的敬了个礼转身出门,唐纵已经等在外面了,王小山手里提着一个包,唐纵的表情比较轻松,王小山则比较凝重。

“就是这些?”庄继华伸手接过王小山手中的包转给伍子牛,唐纵点点头。

“走,上你们那聊聊。”庄继华说,王小山答应声转身带路,侍从室情报组是个独立单位,只对蒋介石负责,而且由于其特殊性,与其他部门的交集很少,部门的六个人就在官邸左侧的小院内办公,他们有独立的电台与外界联系。

宫绣画和伍子牛没有进小院,他们留在院门外,庄继华随唐纵和王小山到唐纵和王小山的办公室,别看他们独占一个小院,可实际上却比较紧张,电台组员各占一间房,资料室再占一间,警卫也占有一间,剩下的在分去卧室,唐纵和王小山就只好共用一间办公室了。

“乃健,小山,你们有没有GCD的情报?”庄继华坐下后,没有来得及打量屋内情形,开口就问:“特别是红岩村内,有没有我们的人?”

“军统和中统在延安都有人,”唐纵答道:“不过都在下层,华北联合大学、抗日军政大学,陕北地方政权中,都有我们的人,另外八路军中也有我们的人,但层级不高,都是抗战开始后,进入延安的。”

华北联合大学是由鲁迅艺术院校、陕北公学、延安工人学校、青年训练班等学校合并而成,从各地进入延安的学生,不是进入这所大学,就是进入抗日军政大学,在这里学习后,再分到各个根据地或者重新返回国统区从事秘密工作。

“我在徐州时,派了七个人去延安,损失两个,剩下五个,目前有三个在太行山,一个在晋西北,剩下一个在陕北,李安国报告,他此后也派了十八人进入陕北,这些人现在全部处于蛰伏期,主任,要激活他们吗?”王小山边给庄继华倒茶边介绍自己掌握的情况:“军统前后派到延安的人员有五十六人,其中四十六人损失,中统派去二十一人,损失十一人,中共审查极严。”

唐纵内心暗暗震惊,这些情况是他不知道的,王小山掌握着庄继华的秘密力量,这点他是清楚的,但他以为只是针对日本人,没想到他们已经走到前面了,而且走得这样远。

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六节 救亡(六)

“不用激活,让他们继续潜伏。现在就启用,实在太浪费了,”庄继华思索着说:“小山,记住,你手上的力量,不要与军统和中统发生任何联系,中共有丰富的地下活动经验,我估计他们派去的人剩下的不会这样多,延安的审查极严,内部斗争也极严,一定还有政治风暴。”

说到这里,他抬头看着唐纵:“乃健,我建议你们继续向延安派人,不要经过军统或中统,去找经国,从学校的学生中入手,最好是西南联校,还有贵阳,还有沦陷区,从这些地方派人进去,进去后。先不要动,要有耐心,要有三五年之内,不启用他们的心思。”

“主任,”唐纵有些为难:“您不知道,我们这个小组不管具体事务,只是搜集从军统和中统来的情报,将其整理,交给委员长审阅,我们没有组织训练特工的权力。”

“所以我才让你找经国,”庄继华平静的说:“经国手上控制着三青团,小山,到时候,你草拟一个训练条例,就像我们在广州时作的那样。”

“好。”王小山没有提出任何困难。

“现在搜集到的情报,主要在那些方面?”庄继华又问。

“主要是经济政治情报,军事情报比较少,主要是驻军,这也仅仅停留在延安附近的驻军。”唐纵思索着说:“其中最主要的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教材,另外还有部分GD内部文件,这些文件包括各个方面的,比较零散,有统一战线,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政策,地方政权建设,还有关于如何处理摩擦的政策。”

“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,他们对我们的戒心很重。在开辟敌后战场中,首先攻击的往往是国军,从国军手中夺取地盘,以此为根据地向日军蚕食,而且主要打击的是伪军,达到扩充地盘的目的。”

唐纵的情绪有些愤懑不平,庄继华没有说话,神情依旧淡淡的,王小山这时慢慢开口:“乃健说得没错,两党争端,责任并不全在我党,新四军向江苏进发,首战与日军交锋,后被日军追剿,逃进苏鲁皖边区防地郭村,随后就与二李发生冲突,这场冲突埋下了黄桥冲突的导火索。从我们搜集到的文件来看,中共高层对冲突有预测,并对如何处理冲突有详细的计划,只是我们的没有拿到具体的文字性的东西。”

庄继华有点意外,王小山的语气中也有种不满。他思索片刻后站起来:“好了,你们要小心行事,另外,与狼眼和眼镜蛇联系,密切关注华北华中的日军动向,有什么异常,要通知我。”

“是。”唐纵和王小山同时站起来,不过他们同时感到意外,庄继华以前从未有此要求,现在却明确提出,显然这次的事情让他有了极大的压力。

重庆新闻界忽然掀起一股声讨新四军的新闻浪潮,各大媒体通篇报道国共双方苏北发生的一系列冲突,指责新四军挑起苏北冲突,是国共冲突的罪魁祸首。

为此周EN来连续召开记者招待会,向新闻界介绍新四军北上打击日军,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意义,驳斥国民党对新四军的指责。

董必武、博古、邓颖超等参政员也连续与参政会的参政员座谈,向民主党派人士介绍苏北冲突的真实情况,反驳国民党方面的指责,认为这是国民党当局为挑起大规模反共行动作舆论准备。

但新闻舆论的风暴越刮越猛,从各方面汇集来的情报表明,蒋介石正在策划一个庞大的军事行动,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正在酝酿。

“中央的计划还是坚持,要求我们采取强硬措施,不要被蒋介石的讹诈所蒙蔽。”董必武将中央来电放在桌上,他的心情有些沉重,国民党军事调动频频,胡宗南包围了陕北,二十万大军日夜虎视延安。

李K农急匆匆的从门外进来。周EN来抬头看着他,李K农看了屋内的人一眼,周EN来微微点头,李K农这才说:“副主席,刚收到情报,蒋介石下令抽调二十四集团军东进皖南,另外三十六集团军北调中条山,四十九集团军留在河南。大别山第七军随时做好东进江苏的准备,还有四十七军已经越过津浦路,抵达五河,再有三天就能进入苏北,沿途日军没有阻拦。”

周EN来沉重的站起来,为了应对陕北危机,中央已经从晋西北和晋东北根据地抽调十个团回延安,显然蒋介石也得知此事,又从西北马家军抽调五万人进入陕北周边。整个西北战火云集。

“中央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宣传,团结民主人士,打退蒋介石的这次反共浪潮。”博古也感到局势危急,神情很严肃:“蒋介石让庄继华取代陈立夫,担任谈判代表,这是个危险信号,庄继华在枣阳就曾公开鼓励摩擦,为摩擦提供理论依据。造成很坏的影响。这次蒋介石用他的目的恐怕也是这样,为全面反共寻找理由。”

“恐怕不仅如此,”董B武冷冷的说:“庄文革在张澜邓演达等民主人士和川人心目中的威信很高,蒋介石正是利用这点,缓解他的政治压力。”

“庄文革一向有主张国共合作之名,这次蒋介石是打了一张好牌。”叶J英有些无奈,这庄继华成了蒋介石的灭火队了,那不行了,就让他去,这次居然用到两党谈判上了。

“我看他是打着至此国共合作的旗号,实际上却是反共的顽固派。”博古冷笑道:“看看他在枣阳和山东苏北做的事就清楚了。支持国共合作能这样吗?”

枣阳就不说了,山东问题上,GCD吃了个暗亏,从徐州撤退时,向山东苏北增调了大批部队,抢先占据沂蒙山等战略要地,豫东进行的社会改革,也波及到山东等地,滕杰到江苏后,厉行社会改革,苏北的淮安、宿迁等地均进行了社会改革,长江北岸泰州附近是苏鲁皖边区二李的防区,二李对社会改革有抵触情绪,就算韩德勤本人也对社会改革持不赞同意见,因此苏北南部的社会改革只有极少数实行了。

但苏北北部和山东地区在当地将领于学忠李仙洲等人的支持下,社会改革却进行得轰轰烈烈,甚至在山东沦陷区国民党敌后部队也同样进行了社会改革,比如杨遇春在微山湖地区,张里元在枣庄临沂等处进行的社会改革。这些改革让国民党在山东敌后站住了脚,也让八路军进入敌后开辟根据地产生极大困难。

也就在徐X前率部刚刚进入冀鲁边区时,庄继华就敏锐的向山东增兵,沂蒙山各地增加了两个军,当时中共没有察觉,可事后才发现,此举让八路军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限制,原来与ZG有联系的东北军,为了自身利益也不得不与八路军争夺地盘,八路军只好向平原发展,而且此举也使山东八路军向苏北扩展,与新四军在苏北会师的战略企图受挫。

“中央的指示一定要坚决执行,”周EN来双手环抱,思索着说:“董老,博古,你们要尽量与民主人士接触,揭露蒋介石的阴谋。”

“另外,电告中央,蒋介石正在苏北准备向我进攻。陈粟部实力较弱,山东八路军暂时无法南下支援,因此是否可以在皖南让步,换取苏北的巩固,叶项在皖南没有发展前途,可以立刻开赴苏北,增援陈粟。”

很显然,周EN来已经意识到内战的威胁,希望能通过皖南的让步,化解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,同时换取苏北所占地区的合法性。

“EN来,”博古说:“新华日报始终不能出版,这对我们反击国民党的宣传攻势非常不利,出版要一百万法币的保证金,这明显是压制舆论,压制民主!我们应该联合参政会的参政员,要求国民党政府废除此条款。”

“哈,这事要抓紧,”周EN来赞同的点点头,对叶J英和董必武说:“博古说得对,这个条款对我们非常不利,必须取消,我们在谈判中也要提出来。”

“明天就是正式谈判的日子,看看庄文革能耍什么花招吧。”博古冷哼道。

叶J英微微摇头,他并不看好博古,能对付庄继华的唯有周EN来。而且从军事观点来看,蒋介石调动如此多的部队,绝对不怀好意,周EN来建议中央将皖南部队撤退到苏北,这个建议非常及时,也非常完善。陈粟在苏北只有近万人,仅仅一个四十七军就有三万多人,而且这三万多人可不是韩德勤那支士气低落,装备低劣的部队,而是骁勇善战的之士。再加上庞炳勋、韩德勤余部和二李,加起来有七八万人,陈粟面临空前压力,而皖南叶项也是近万人,二十四集团军抵达后,包围他们的部队就达到十万人左右,如此分散的两支部队,都受到极大压力。可要把两支部队合起来,那放在任何一个战场,都能极大的改善面临的处境。

新的一月了,月票支持........

新的一月开始了,月票支持....

手机上看
第六章 相持 第六节 救亡(五)

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六节 救亡(五)

“这是我们的基本条件。”蒋介石冷冷的说:“当初谈好的,他们擅自违规,难道还要政府追加承认,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,我们国民党还有立足之地吗?”

“那好,”庄继华也不与他争论,顺口表示接受:“不过,既然是基本目标,那还有个底线,我建议底线就定在交回苏北,另外进入豫东的新四军六支队划归八路军建制,华北山东苏南,两军勘察军事分界线,任何越界行为都不行,也就是说,以今年的分界线为准,将来,那怕日军进攻,我丢了这块地方,你把它占了。将来也要归还对方。”

“那么现在日军占领的地方呢?”蒋介石拿不准这个法子的好坏,先问不确定的地方。

“日军现在占领的地方,双方谈判,谁打下来算谁的?”庄继华平静的答道。

“这不行,绝对不行,”蒋介石摇头说:“战前GCD只有陕甘宁一处地方,现在已经抢了这么多地方,现在日军占领的地区,就是国军丢失的,我们国军自己能夺回来,也应该算我们的。”

庄继华心中略微松口气,看来蒋介石的目的还是谈判解决,别看咋咋呼呼的,心中还是没有把握,江西红军只有几万,依然打了十年,调动大军百万,现在的八路军却有数十万,那要调动多少军队?更何况还有日本人虎视在旁。

不过蒋介石的要求却是个难题,GCD方面不可能答应这样的要求,他沉凝片刻,最终还是摇头:“这样,谈判中提出来,看看他们的反应。”

“不行,这条必须写进条款,否则,我还是要采取军事行动。”蒋介石识破了庄继华的缓兵之计:“军事部署已经下去了,杜聿明和宋希濂,率领两个集团军进驻豫西,胡宗南和西北马家军,对陕甘宁形成包围,汤恩伯部进驻中条山地区,随时准备进入大别山。哼,以前都是用地方部队,战斗力低,他们占了便宜,现在是我精锐的中央军,我倒要看看,他们能不能挡住我国军精锐的进攻。”

庄继华心中毛骨悚然,这三支部队是一战区和五战区的顶梁柱,是抗击日军的主力,他们要被抽去对付GCD,那日军要趁机发起进攻,这两个战区怎么办?

“将不可因怒兴兵,校长,千万别,”庄继华有些慌了:“五九战区拱卫西南外围。一战区拱卫西北外围,这两个战区万不可失,这三支部队千万不可动。”

“哼,放心吧,这两个战区,我另有安排,用不着担心日本人。”蒋介石不为所动,庄继华却有些惊讶,蒋介石看了他一眼又接着说:“你只管谈,谈不拢就打,对GCD就是强硬,周EN来机敏无比,若有丝毫软弱被他察觉,你就要吃大亏。”

庄继华没有注意蒋介石说的什么,他始终在想蒋介石的另有安排,到底是什么安排。

武汉保卫战后,中日两军都放弃了速战速决的战略,转入长期作战准备,并对军队部署作出调整,十一军是作为对付五战区和九战区的主要力量,为此十一军保留了八个师团是个混成旅团,总兵力高达十四万人,侵华日军最精锐的部队都在这个军。

其余部队调到华北,山东,江南,还有大批部队调到东北和内蒙,诺门坎和张鼓峰就是日军增兵后的结果。

中国方面的部署也进行了调整,鉴于敌后战场的重要性,廖磊的二十一集团军留在大别山。庞炳勋的四十军和李宗昉四十七军东进江苏,吴化文新四师东进山东,第五集团军被缩编为第五军,在参加了桂南战役后,现在在桂林附近休整。

另外为了进行洛阳会议的整军政策,两个战区都有部分部队在进行轮训,这次轮训是总参谋部亲自进行,不但士兵要重新训练,军官也要重新回炉训练。为了防止走过场,总参谋部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目标,不合格的军官一律转入地方,或等待重新分配。士兵则不会退役,依旧留在部队中。

比如在川鄂边界和湘西就有两个军在整训,这第一批整编的都是中央军,其实整编还是受前线大部分部队欢迎,因为整编就要换装,全军换成重庆造,几乎比照西南部队进行武器配备。这个几乎是指,不是完全按照四十九集团军进行编制,进行了缩减,比如150重炮和105榴弹炮,倒不是没有炮,而是没有卡车。另外炮弹的供应也不能保证,还有火箭筒,迫击炮的数量有所削减,防空营被取消,运输团却是骡马为主,卡车为辅。

而GCD方面呢,日军在武汉保卫战之前对华北八路军的扫荡,重创了冀中,冀南、冀鲁豫八路军,武汉保卫战时,八路军又从太行山区返回华北平原。这一方面是平原上的日军力量薄弱,另一方面也是不得已,太行山上的物产薄弱,没有平原的支持,根本很难养活这么多部队。

至此,国共日三方面都在进行调整,总结前段时间的经验教训,或许,蒋介石正是看到这点,才有把握日军不会对五战区九战区发动进攻。

可这是在赌博,庄继华心中苦笑不已,这样的赌博,赌的就是国家民族的存亡。

“校长,除了我之外,谈判组还有那些成员?”庄继华感到仅仅这样是无法说服蒋介石的,必须另觅办法。

“贺衷寒,张冲。”

庄继华点点头:“时间?地点?”

“这个由你来确定,”蒋介石一副信任的样子:“文革,你在枣阳就做得很好,这次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。”

庄继华苦笑下:“这次与上次不一样,校长,GCD的实力发展是很快,可有一点,他们的力量始终在我们之下,这就决定了,战略主动权在我们手中,箭在弦上,暂时不发,这样威胁更大。”

“我明白,我明白,”蒋介石满口答应:“你放心,谈判期间,军事行动绝不会进行,只有谈判破裂了,才会采取军事行动。”

对这个承诺,庄继华不敢相信,他面无表情的问:“我们有没有他们的情报。比如军队调动,政治活动,内部文件,等等。”

“有一些,包括抗大的讲义,徐恩增和戴笠都搞到不少,我让他们给你送一份。”蒋介石表现的很热心,立刻把唐纵叫进来,让他把关于GCD的秘密情报交给庄继华一份。

“那学生就回去研究这些情报了,”庄继华告辞说:“校长如果没有其他指示,学生就回去了。”

“回去后,草拟个谈判纲要给我。”蒋介石给他打气:“不要有什么顾虑,政治毕竟是要用实力来说话的,我的实力比他强,他就得听我们的。”

“是,学生,明白。”庄继华面无表情的敬了个礼转身出门,唐纵已经等在外面了,王小山手里提着一个包,唐纵的表情比较轻松,王小山则比较凝重。

“就是这些?”庄继华伸手接过王小山手中的包转给伍子牛,唐纵点点头。

“走,上你们那聊聊。”庄继华说,王小山答应声转身带路,侍从室情报组是个独立单位,只对蒋介石负责,而且由于其特殊性,与其他部门的交集很少,部门的六个人就在官邸左侧的小院内办公,他们有独立的电台与外界联系。

宫绣画和伍子牛没有进小院,他们留在院门外,庄继华随唐纵和王小山到唐纵和王小山的办公室,别看他们独占一个小院,可实际上却比较紧张,电台组员各占一间房,资料室再占一间,警卫也占有一间,剩下的在分去卧室,唐纵和王小山就只好共用一间办公室了。

“乃健,小山,你们有没有GCD的情报?”庄继华坐下后,没有来得及打量屋内情形,开口就问:“特别是红岩村内,有没有我们的人?”

“军统和中统在延安都有人,”唐纵答道:“不过都在下层,华北联合大学、抗日军政大学,陕北地方政权中,都有我们的人,另外八路军中也有我们的人,但层级不高,都是抗战开始后,进入延安的。”

华北联合大学是由鲁迅艺术院校、陕北公学、延安工人学校、青年训练班等学校合并而成,从各地进入延安的学生,不是进入这所大学,就是进入抗日军政大学,在这里学习后,再分到各个根据地或者重新返回国统区从事秘密工作。

“我在徐州时,派了七个人去延安,损失两个,剩下五个,目前有三个在太行山,一个在晋西北,剩下一个在陕北,李安国报告,他此后也派了十八人进入陕北,这些人现在全部处于蛰伏期,主任,要激活他们吗?”王小山边给庄继华倒茶边介绍自己掌握的情况:“军统前后派到延安的人员有五十六人,其中四十六人损失,中统派去二十一人,损失十一人,中共审查极严。”

唐纵内心暗暗震惊,这些情况是他不知道的,王小山掌握着庄继华的秘密力量,这点他是清楚的,但他以为只是针对日本人,没想到他们已经走到前面了,而且走得这样远。

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六章 相持 第六节 救亡(六)

“不用激活,让他们继续潜伏。现在就启用,实在太浪费了,”庄继华思索着说:“小山,记住,你手上的力量,不要与军统和中统发生任何联系,中共有丰富的地下活动经验,我估计他们派去的人剩下的不会这样多,延安的审查极严,内部斗争也极严,一定还有政治风暴。”

说到这里,他抬头看着唐纵:“乃健,我建议你们继续向延安派人,不要经过军统或中统,去找经国,从学校的学生中入手,最好是西南联校,还有贵阳,还有沦陷区,从这些地方派人进去,进去后。先不要动,要有耐心,要有三五年之内,不启用他们的心思。”

“主任,”唐纵有些为难:“您不知道,我们这个小组不管具体事务,只是搜集从军统和中统来的情报,将其整理,交给委员长审阅,我们没有组织训练特工的权力。”

“所以我才让你找经国,”庄继华平静的说:“经国手上控制着三青团,小山,到时候,你草拟一个训练条例,就像我们在广州时作的那样。”

“好。”王小山没有提出任何困难。

“现在搜集到的情报,主要在那些方面?”庄继华又问。

“主要是经济政治情报,军事情报比较少,主要是驻军,这也仅仅停留在延安附近的驻军。”唐纵思索着说:“其中最主要的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教材,另外还有部分GD内部文件,这些文件包括各个方面的,比较零散,有统一战线,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政策,地方政权建设,还有关于如何处理摩擦的政策。”

“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,他们对我们的戒心很重。在开辟敌后战场中,首先攻击的往往是国军,从国军手中夺取地盘,以此为根据地向日军蚕食,而且主要打击的是伪军,达到扩充地盘的目的。”

唐纵的情绪有些愤懑不平,庄继华没有说话,神情依旧淡淡的,王小山这时慢慢开口:“乃健说得没错,两党争端,责任并不全在我党,新四军向江苏进发,首战与日军交锋,后被日军追剿,逃进苏鲁皖边区防地郭村,随后就与二李发生冲突,这场冲突埋下了黄桥冲突的导火索。从我们搜集到的文件来看,中共高层对冲突有预测,并对如何处理冲突有详细的计划,只是我们的没有拿到具体的文字性的东西。”

庄继华有点意外,王小山的语气中也有种不满。他思索片刻后站起来:“好了,你们要小心行事,另外,与狼眼和眼镜蛇联系,密切关注华北华中的日军动向,有什么异常,要通知我。”

“是。”唐纵和王小山同时站起来,不过他们同时感到意外,庄继华以前从未有此要求,现在却明确提出,显然这次的事情让他有了极大的压力。

重庆新闻界忽然掀起一股声讨新四军的新闻浪潮,各大媒体通篇报道国共双方苏北发生的一系列冲突,指责新四军挑起苏北冲突,是国共冲突的罪魁祸首。

为此周EN来连续召开记者招待会,向新闻界介绍新四军北上打击日军,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意义,驳斥国民党对新四军的指责。

董必武、博古、邓颖超等参政员也连续与参政会的参政员座谈,向民主党派人士介绍苏北冲突的真实情况,反驳国民党方面的指责,认为这是国民党当局为挑起大规模反共行动作舆论准备。

但新闻舆论的风暴越刮越猛,从各方面汇集来的情报表明,蒋介石正在策划一个庞大的军事行动,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正在酝酿。

“中央的计划还是坚持,要求我们采取强硬措施,不要被蒋介石的讹诈所蒙蔽。”董必武将中央来电放在桌上,他的心情有些沉重,国民党军事调动频频,胡宗南包围了陕北,二十万大军日夜虎视延安。

李K农急匆匆的从门外进来。周EN来抬头看着他,李K农看了屋内的人一眼,周EN来微微点头,李K农这才说:“副主席,刚收到情报,蒋介石下令抽调二十四集团军东进皖南,另外三十六集团军北调中条山,四十九集团军留在河南。大别山第七军随时做好东进江苏的准备,还有四十七军已经越过津浦路,抵达五河,再有三天就能进入苏北,沿途日军没有阻拦。”

周EN来沉重的站起来,为了应对陕北危机,中央已经从晋西北和晋东北根据地抽调十个团回延安,显然蒋介石也得知此事,又从西北马家军抽调五万人进入陕北周边。整个西北战火云集。

“中央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宣传,团结民主人士,打退蒋介石的这次反共浪潮。”博古也感到局势危急,神情很严肃:“蒋介石让庄继华取代陈立夫,担任谈判代表,这是个危险信号,庄继华在枣阳就曾公开鼓励摩擦,为摩擦提供理论依据。造成很坏的影响。这次蒋介石用他的目的恐怕也是这样,为全面反共寻找理由。”

“恐怕不仅如此,”董B武冷冷的说:“庄文革在张澜邓演达等民主人士和川人心目中的威信很高,蒋介石正是利用这点,缓解他的政治压力。”

“庄文革一向有主张国共合作之名,这次蒋介石是打了一张好牌。”叶J英有些无奈,这庄继华成了蒋介石的灭火队了,那不行了,就让他去,这次居然用到两党谈判上了。

“我看他是打着至此国共合作的旗号,实际上却是反共的顽固派。”博古冷笑道:“看看他在枣阳和山东苏北做的事就清楚了。支持国共合作能这样吗?”

枣阳就不说了,山东问题上,GCD吃了个暗亏,从徐州撤退时,向山东苏北增调了大批部队,抢先占据沂蒙山等战略要地,豫东进行的社会改革,也波及到山东等地,滕杰到江苏后,厉行社会改革,苏北的淮安、宿迁等地均进行了社会改革,长江北岸泰州附近是苏鲁皖边区二李的防区,二李对社会改革有抵触情绪,就算韩德勤本人也对社会改革持不赞同意见,因此苏北南部的社会改革只有极少数实行了。

但苏北北部和山东地区在当地将领于学忠李仙洲等人的支持下,社会改革却进行得轰轰烈烈,甚至在山东沦陷区国民党敌后部队也同样进行了社会改革,比如杨遇春在微山湖地区,张里元在枣庄临沂等处进行的社会改革。这些改革让国民党在山东敌后站住了脚,也让八路军进入敌后开辟根据地产生极大困难。

也就在徐X前率部刚刚进入冀鲁边区时,庄继华就敏锐的向山东增兵,沂蒙山各地增加了两个军,当时中共没有察觉,可事后才发现,此举让八路军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限制,原来与ZG有联系的东北军,为了自身利益也不得不与八路军争夺地盘,八路军只好向平原发展,而且此举也使山东八路军向苏北扩展,与新四军在苏北会师的战略企图受挫。

“中央的指示一定要坚决执行,”周EN来双手环抱,思索着说:“董老,博古,你们要尽量与民主人士接触,揭露蒋介石的阴谋。”

“另外,电告中央,蒋介石正在苏北准备向我进攻。陈粟部实力较弱,山东八路军暂时无法南下支援,因此是否可以在皖南让步,换取苏北的巩固,叶项在皖南没有发展前途,可以立刻开赴苏北,增援陈粟。”

很显然,周EN来已经意识到内战的威胁,希望能通过皖南的让步,化解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,同时换取苏北所占地区的合法性。

“EN来,”博古说:“新华日报始终不能出版,这对我们反击国民党的宣传攻势非常不利,出版要一百万法币的保证金,这明显是压制舆论,压制民主!我们应该联合参政会的参政员,要求国民党政府废除此条款。”

“哈,这事要抓紧,”周EN来赞同的点点头,对叶J英和董必武说:“博古说得对,这个条款对我们非常不利,必须取消,我们在谈判中也要提出来。”

“明天就是正式谈判的日子,看看庄文革能耍什么花招吧。”博古冷哼道。

叶J英微微摇头,他并不看好博古,能对付庄继华的唯有周EN来。而且从军事观点来看,蒋介石调动如此多的部队,绝对不怀好意,周EN来建议中央将皖南部队撤退到苏北,这个建议非常及时,也非常完善。陈粟在苏北只有近万人,仅仅一个四十七军就有三万多人,而且这三万多人可不是韩德勤那支士气低落,装备低劣的部队,而是骁勇善战的之士。再加上庞炳勋、韩德勤余部和二李,加起来有七八万人,陈粟面临空前压力,而皖南叶项也是近万人,二十四集团军抵达后,包围他们的部队就达到十万人左右,如此分散的两支部队,都受到极大压力。可要把两支部队合起来,那放在任何一个战场,都能极大的改善面临的处境。

新的一月了,月票支持........

新的一月开始了,月票支持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