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雪风在傍晚时分被段华卿叫去屋内,两个人足足聊了快两个小时,等他离开病房的时候,时间已经指向快七点。期间,珞凇一直在门外跪候。
于是,两个人双双迟到。
柏雪风读博士时便与医学院的女同学早早成婚,育有一女,正读小学六年级,柏雪风现在住的房子,是结婚时两家父母共同出资购置,此后一直没换过住处,一百三十多平的三室两厅,不算太大的面积,一家三口住着倒也不显局促,一间主卧住夫妻二人,一间次卧兼着女儿卧室和书房,另有一间公共书房。
柏雪风素来两袖清风,并不能给女儿提供过于丰盛的物质生活,却这个女儿非常疼爱,总是尽可能地,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陪伴女儿。
柏雪风夫妇不加班的日子,他们会陪女儿一起在公共书房里,女儿写作业,他们在旁边写学术论文,女儿遇到不懂的题目可以随时问他,学累了一家三口还能在一起聊会儿天。
与对师弟和学生们极为严苛的要求不同,柏雪风对这个女儿,总是狠不下心,时常因为惯孩子而惨遭老婆吐槽,岑沐霖甚至笑称小姑娘为“是唯一能制得住大师兄的人”。
知道他们今晚有要事办,柏雪风的夫人方菲接完女儿放学后直接将女儿送去姥姥姥爷家。
柏雪风打开家门的时候,嵇鸿卓、岑沐霖、沈筠和兰荪围坐在餐桌前,颜清礼、齐於烺、萧珣在客厅沙发上,分拨聊天。
听见门声响,沈筠第一个眼尖看到柏雪风,笑着喊了声:“大师兄来啦!”
.
.
紧接着,众人便看到柏雪风身后还有一人——珞凇。
珞凇一整个白天都跪在老师病房门外,期间众位弟子都去见过老师,自然不会漏掉门口的“大活人”。珞凇之所以愿意白天跪罚,也是刻意想做铺垫,不让他回师门的消息太过突然。
沈筠和兰荪在午餐时,听老师提过六师兄要回归之事,自然不意外,乖巧跟在师兄们后面。
岑沐霖不着痕迹地打量着他的秉寒师兄,在心底感慨道,不愧是师兄,面色淡然如常,根本看不出跪了整整一天。
这些年,他与珞凇一直保持联系,所以珞凇能回归,他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。
颜清礼淡然立着,不迎也不避。嵇鸿卓则温和地笑着,没有特别惊讶,亦没有特别喜悦。近日来,他受大师兄之托,指点乌恒璟作画,自然看得出,柏雪风对乌恒璟的上心,是因为谁。大师兄素来最重视礼制,想来,柏雪风会请珞凇来参加师门聚会,必然是得到老师首肯。老师都同意了,他又有什么可不同意的?
萧珣看到珞凇进门,先是一愣,然后转头去看齐於烺,只见齐於烺大步走到柏雪风面前,毫不客气一句:“大师兄,他来做什么?”
柏雪风没有回答,只是扫珞凇一眼,珞凇一鞠躬:“凇问四师兄安。”
齐於烺冷道:“一个叛徒,也配叫我师兄?”
“猷贞,”嵇鸿卓语气仍是一如既往地温和,温声提醒道,“好好说话。”
齐猷贞,便是齐於烺。
苏国历史上有名、字、号的传统,到柏雪风这一代,早已不讲究字号,只有父母起的姓名。
段华卿既没有表字、也没有自号,柏雪风的“长青”是他成年之时,父亲给他取的表字。颜清礼和嵇鸿卓入门时,请老师给自己取了表字。此后,段华卿的直系学生入门时,都由老师赐字。与古时略有不同,师门内将“字”作为老师给的称呼,是入师门的象征,师门内互相称字而不称名,不为礼节也不是避尊者讳,而是用来表达彼此之间的亲近。若是连名带姓地喊某人,通常后面都要跟着训斥的话。
“珞秉寒”是珞凇自己取的,他把这个称呼作为自己在师门的表字,也作为他在黑阁的圈名,因此即使他后来退出师门,“秉寒”一称也没有被收回。
岑沐霖入门的时候,说要和老师一样,不另起字,因此师门内其他人都对他以名相称,偶尔会喊他“小岑”表示亲昵。
“无妨,”柏雪风摆摆手,“临出门前,与老师谈了一会儿,因此来迟。今日请大家议事,是为了珞凇重回师门。办妥礼制后,他才配喊这声‘师兄’。”
柏雪风言罢,一个眼神,珞凇沉默地在厅角跪下,面对众人。
“既然人齐,便开始吧,”柏雪风干脆利落,没有过多铺垫,直接吩咐岑沐霖和兰荪,“小岑、世明,去把餐厅的椅子搬出来。”
从前在段华卿的学堂,专门设有厅室,供举行拜师礼等重大礼仪。自段华卿去中国后,学堂捐出建作一所小学。此次珞凇回归一事办得匆忙,柏雪风也不愿铺张浪费,因此定在自己家中举行。
珞凇在师门排行第六,往上五位师兄,除柏雪风外,二师兄颜清礼、三师兄嵇鸿卓、四师兄齐於烺和五师兄萧珣立于沙发前面,岑沐霖和兰荪搬来三把椅子,排在沙发旁边。客厅中央的茶几早已摆放在合适的位置,上面茶台、茶具、香炉、烛台一应俱全,岑沐霖点燃蜡烛,两个人共同又请来一把椅子,双手搬运,恭恭敬敬地放于整个客厅的正中央,面对众人——老师因病不在,这把椅子,便是给老师留座。
众人齐齐在客厅立好,面前是代表段华卿的空椅,师椅左右两角,一角跪着珞凇,另一角,立着柏雪风。
柏雪风严肃道:“敬香。”
颜清礼信步走上前,拿起三炷香,在烛台上点燃,朝师椅深深鞠躬,将香插于香炉之上。
此时,时间刚好是二十点整,一炷香可燃一个小时,若一小时内不能结束流程,需执家法请罪,方可再敬新香。
午间,段华卿对岑沐霖说过,“师门自有序。秉寒若要回来,不仅我同意,更要秩序同意”,珞凇对于自己回师门一事,也持同样的看法。
因此,柏雪风要他回去思过,思考晚上准备什么,珞凇思考的并不是准备什么“工具”,而是准备什么“流程”,期间每一步细节,都是珞凇亲自考量的。
规矩要严,流程要肃,最重要的,是他必须取得所有师兄弟的谅解与同意,才可重回师门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秩序同意”。
珞凇思考周全之后,明知道有“套磁”之嫌,仍然去请示柏雪风的意见,其中一个原因便是,柏雪风才是主持师门的大师兄,他不可越过大师兄,擅自定下流程与规矩。
颜清礼敬完香后,并不退回原位,只听柏雪风严肃道:“请家法。”
颜清礼走进书房,双手捧出一个锦盒,锦盒中装着一根长杖,这种级别的重杖一杖可断人骨,因此极少使用,更多是在正式场合,威慑使用。
颜清礼跪到茶几前,打开锦盒,将家法双手取出,郑重地放于香炉一侧,附身叩首,而后起身,去书房取来另一个锦盒。
这一次,锦盒打开,是一柄银鞭。
珞凇面色一紧,他一眼认出,那是“他的”鞭子,名曰“清皓鞭”,谓之朗月清操、浩然正气。
后来,珞凇育有一子,将“皓”字取入儿子的名字,也将老师对他的期望,传递给自己的孩子。
饶是他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度,见到银鞭时,也面露动容。
除寻常训诫工具外,段华卿给每位学生都定制自己的专属家法,珞凇的专属家法,便是这根清皓鞭。清皓鞭通体银白,并非皮质,而是镍基合金质地,耐腐蚀、耐磨损,即使常温放置也永不生锈,清皓鞭由细密的金属丝编制成股,捏之硬极、拗之柔韧,指腹捋过,编制缝间密密麻麻、凹凸不平的印迹令人遍体生寒。
十年前,珞凇退出师门之际,家法自然被收回。
然而珞凇没有想到,他的家法并未被销毁,而是始终保存在柏雪风之处,师兄十年厚爱,岂敢辜负?
颜清礼将清皓鞭置于香炉另一侧,这才回到师兄弟之间,站定。
柏雪风严肃道:“跪。”
师兄弟七人,齐齐面向师椅跪下,七人跪好,柏雪风也淡然跪下,说道:“叩首。”
“一叩敬天。”
屋内九个人,齐齐叩首。
“二叩拜师。”
“三叩问心。”
欤一惜一郑一丽——
三叩结束,柏雪风先站起来,说“起”,而后师兄弟七人起身、落座。
柏雪风正色道:“十年前,逆徒珞凇叛离。今日,珞凇提请重回师门,经我与老师商议,老师言,海纳江河,不恃其大;理无边际,可容天地之广。然而,师门自有序,今日召集诸位议事,便是要珞凇依次请谅,诸位有问必诘,有过必罚。”
他这一番话,是开场,也是定调。
与珞凇对此事的认知不同,柏雪风给定的调是:珞凇回师门一事已定论,今日议的不是他能不能回,而是他回来,要付出怎样的代价。
珞凇听罢,在心里轻叹:大师兄到底,是向着他的。
珞凇之所以白天会跪在老师病房外,另一层原因,便是通过这一举动告知众人柏雪风已认可他作为师弟,那么,即使当晚有师兄弟不想原谅他,也多少会看在老师和大师兄的份上,给几分面子。
珞凇精密地算计,不曾想到,柏雪风从未回避过自己的想法。
无论是走廊里那场毫不客气的手板,还是此刻的定调,柏雪风始终坦坦荡荡——他认回来的的师弟,便是师弟,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。
珞凇不起身,膝行至茶几前,煮水烹茶,倒一杯放入托盘,双手举盘过头顶,膝行至颜清礼面前,恭敬道:“凇问泽正师兄安,请师兄诫。”
以茶行礼,饮茶,便是谅解。
颜清礼没有即刻端起茶杯,而是问道:“十年叛离,为何今日回来?”
珞凇道:“十年间,凇虽身不在师门,内心无一刻不在思己所为。三年识己过,五年思辨修身,十年,方知和合为大同。所为和合,指凝聚包容、以德服人。十年前,凇诸多观念与师门相左,不想违心滞留,亦不愿辜负老师与师兄教育之恩,因此离去,直至今日才意识到,当年纷争,不该剥离,而应融合。”
颜清礼又问:“此次回来,将来如何打算?”
珞凇道:“意诚而心正,修身以致知,凇,当追随老师,与诸位师兄弟共创太平盛世。”
颜清礼第三个问题:“十年间,可曾悔悟?”
珞凇道:“凇不敢对师兄妄言,十年,凇不曾悔,唯感遗憾。凇入恩师门下七载,师生之情早已成为血脉至亲。凇叛离师门,是斩断血脉之大过,还请师兄重责。”
颜清礼三个问题,是问珞凇,也是要他答给在场所有师弟们听,他没有动罚,与柏雪风的暴脾气不同,颜清礼要冷静得多;冷静,也意味着他更理性。
颜清礼拿起茶杯,一句“饮完此茶,若有下次,我只当世间再无珞秉寒”,便将杯中茶饮至六成,放回托盘中。
颜清礼给珞凇的,不是惩戒,而是警告——没有下次。
珞凇端着托盘,向他鞠躬:“凇,谢二师兄宽宥。”
颜清礼之后,是嵇鸿卓。
嵇鸿卓素来为人温和,师门里的师弟、师侄们都愿与他交好,他也问了三个问题:“十年前,你叛离,可是在与老师、师兄置气?”
十年前,珞凇离开师门,确实不是与师兄置气。若论置气,他与柏雪风关系亲近,离开前却不曾向师兄透露半分消息,那才是置气。
“十年后,你回归,是为了自己,还是为了旁人?”
嵇鸿卓口中的“旁人”,是指乌恒璟。
“此番回来,可有问过老师?”
颜清礼的三个问题,皆指向晚辈,嵇鸿卓的三个问题,皆指向长辈。
因此,三个问题,珞凇一一作答,到最后一个问题,珞凇说道:“今晨,凇与大师兄一同请示过老师。老师言,学生与老师,当求同存异。可教时教,当罚时罚。”
嵇鸿卓听罢,颔首称赞道:“好一个‘可教时教,当罚时罚’,老师到底是老师。”
“迷途知返,往哲是与;不远而复,先典攸高,” 嵇鸿卓说道,话锋一转,“然而,若不严惩,助长叛离之气靡然成风,师门规矩何在?此番惩戒,不在罚你,在于整风正气。”
嵇鸿卓把话说得很清楚,他与二师兄相似,并不介意珞凇去或留,但他不能容许破坏风气,不希望因为珞凇轻易回来,而给后来者开一个不好的头。
嵇鸿卓站起身,向柏雪风说道:“鸿卓,请大师兄动鞭。”
嵇鸿卓心善,到底还是留了几分余地,只说请柏雪风动鞭,却没有明说打多少下、打到什么程度。
柏雪风淡然应道:“好。”
嵇鸿卓接过茶杯,同样饮至六成,放回托盘中。
嵇鸿卓之后,是齐於烺。
柏雪风正直,颜清礼淡泊,嵇鸿卓儒雅,前三个学生都是做师兄的好料子,段华卿收第四个学生时,与前三个截然不同。
齐於烺天资聪慧异常,少年时骄傲肆意,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,犹如身负两柄偃月长刃,一身锐气让人抵挡不住。段华卿深谙教学之道,互补相长,收下齐於烺后,有意让颜清礼和嵇鸿卓多带着他,两位师兄一淡一柔,竟将这魔星收得服服帖帖。
珞凇为人低调,不喜欢过分张扬、目无礼法之人,加之拜师后很快随段华卿去中国,因此他还在师门之时,与四师兄接触得便不多。十余年前,担任黑阁委员一事,更是与齐於烺平添嫌隙。
因此——
珞凇淡然倒茶,如对待前两位师兄同样的恭敬,行至齐於烺面前,说道:“凇问猷贞师兄安,请师兄诫。”
只见齐於烺干脆利落地把茶盏一扣,茶水尽数倾倒在托盘上,撂下一句:“师兄们宽宏大量,我却要锱铢必较。”
柏雪风在傍晚时分被段华卿叫去屋内,两个人足足聊了快两个小时,等他离开病房的时候,时间已经指向快七点。期间,珞凇一直在门外跪候。
于是,两个人双双迟到。
柏雪风读博士时便与医学院的女同学早早成婚,育有一女,正读小学六年级,柏雪风现在住的房子,是结婚时两家父母共同出资购置,此后一直没换过住处,一百三十多平的三室两厅,不算太大的面积,一家三口住着倒也不显局促,一间主卧住夫妻二人,一间次卧兼着女儿卧室和书房,另有一间公共书房。
柏雪风素来两袖清风,并不能给女儿提供过于丰盛的物质生活,却这个女儿非常疼爱,总是尽可能地,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陪伴女儿。
柏雪风夫妇不加班的日子,他们会陪女儿一起在公共书房里,女儿写作业,他们在旁边写学术论文,女儿遇到不懂的题目可以随时问他,学累了一家三口还能在一起聊会儿天。
与对师弟和学生们极为严苛的要求不同,柏雪风对这个女儿,总是狠不下心,时常因为惯孩子而惨遭老婆吐槽,岑沐霖甚至笑称小姑娘为“是唯一能制得住大师兄的人”。
知道他们今晚有要事办,柏雪风的夫人方菲接完女儿放学后直接将女儿送去姥姥姥爷家。
柏雪风打开家门的时候,嵇鸿卓、岑沐霖、沈筠和兰荪围坐在餐桌前,颜清礼、齐於烺、萧珣在客厅沙发上,分拨聊天。
听见门声响,沈筠第一个眼尖看到柏雪风,笑着喊了声:“大师兄来啦!”
.
.
紧接着,众人便看到柏雪风身后还有一人——珞凇。
珞凇一整个白天都跪在老师病房门外,期间众位弟子都去见过老师,自然不会漏掉门口的“大活人”。珞凇之所以愿意白天跪罚,也是刻意想做铺垫,不让他回师门的消息太过突然。
沈筠和兰荪在午餐时,听老师提过六师兄要回归之事,自然不意外,乖巧跟在师兄们后面。
岑沐霖不着痕迹地打量着他的秉寒师兄,在心底感慨道,不愧是师兄,面色淡然如常,根本看不出跪了整整一天。
这些年,他与珞凇一直保持联系,所以珞凇能回归,他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。
颜清礼淡然立着,不迎也不避。嵇鸿卓则温和地笑着,没有特别惊讶,亦没有特别喜悦。近日来,他受大师兄之托,指点乌恒璟作画,自然看得出,柏雪风对乌恒璟的上心,是因为谁。大师兄素来最重视礼制,想来,柏雪风会请珞凇来参加师门聚会,必然是得到老师首肯。老师都同意了,他又有什么可不同意的?
萧珣看到珞凇进门,先是一愣,然后转头去看齐於烺,只见齐於烺大步走到柏雪风面前,毫不客气一句:“大师兄,他来做什么?”
柏雪风没有回答,只是扫珞凇一眼,珞凇一鞠躬:“凇问四师兄安。”
齐於烺冷道:“一个叛徒,也配叫我师兄?”
“猷贞,”嵇鸿卓语气仍是一如既往地温和,温声提醒道,“好好说话。”
齐猷贞,便是齐於烺。
苏国历史上有名、字、号的传统,到柏雪风这一代,早已不讲究字号,只有父母起的姓名。
段华卿既没有表字、也没有自号,柏雪风的“长青”是他成年之时,父亲给他取的表字。颜清礼和嵇鸿卓入门时,请老师给自己取了表字。此后,段华卿的直系学生入门时,都由老师赐字。与古时略有不同,师门内将“字”作为老师给的称呼,是入师门的象征,师门内互相称字而不称名,不为礼节也不是避尊者讳,而是用来表达彼此之间的亲近。若是连名带姓地喊某人,通常后面都要跟着训斥的话。
“珞秉寒”是珞凇自己取的,他把这个称呼作为自己在师门的表字,也作为他在黑阁的圈名,因此即使他后来退出师门,“秉寒”一称也没有被收回。
岑沐霖入门的时候,说要和老师一样,不另起字,因此师门内其他人都对他以名相称,偶尔会喊他“小岑”表示亲昵。
“无妨,”柏雪风摆摆手,“临出门前,与老师谈了一会儿,因此来迟。今日请大家议事,是为了珞凇重回师门。办妥礼制后,他才配喊这声‘师兄’。”
柏雪风言罢,一个眼神,珞凇沉默地在厅角跪下,面对众人。
“既然人齐,便开始吧,”柏雪风干脆利落,没有过多铺垫,直接吩咐岑沐霖和兰荪,“小岑、世明,去把餐厅的椅子搬出来。”
从前在段华卿的学堂,专门设有厅室,供举行拜师礼等重大礼仪。自段华卿去中国后,学堂捐出建作一所小学。此次珞凇回归一事办得匆忙,柏雪风也不愿铺张浪费,因此定在自己家中举行。
珞凇在师门排行第六,往上五位师兄,除柏雪风外,二师兄颜清礼、三师兄嵇鸿卓、四师兄齐於烺和五师兄萧珣立于沙发前面,岑沐霖和兰荪搬来三把椅子,排在沙发旁边。客厅中央的茶几早已摆放在合适的位置,上面茶台、茶具、香炉、烛台一应俱全,岑沐霖点燃蜡烛,两个人共同又请来一把椅子,双手搬运,恭恭敬敬地放于整个客厅的正中央,面对众人——老师因病不在,这把椅子,便是给老师留座。
众人齐齐在客厅立好,面前是代表段华卿的空椅,师椅左右两角,一角跪着珞凇,另一角,立着柏雪风。
柏雪风严肃道:“敬香。”
颜清礼信步走上前,拿起三炷香,在烛台上点燃,朝师椅深深鞠躬,将香插于香炉之上。
此时,时间刚好是二十点整,一炷香可燃一个小时,若一小时内不能结束流程,需执家法请罪,方可再敬新香。
午间,段华卿对岑沐霖说过,“师门自有序。秉寒若要回来,不仅我同意,更要秩序同意”,珞凇对于自己回师门一事,也持同样的看法。
因此,柏雪风要他回去思过,思考晚上准备什么,珞凇思考的并不是准备什么“工具”,而是准备什么“流程”,期间每一步细节,都是珞凇亲自考量的。
规矩要严,流程要肃,最重要的,是他必须取得所有师兄弟的谅解与同意,才可重回师门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秩序同意”。
珞凇思考周全之后,明知道有“套磁”之嫌,仍然去请示柏雪风的意见,其中一个原因便是,柏雪风才是主持师门的大师兄,他不可越过大师兄,擅自定下流程与规矩。
颜清礼敬完香后,并不退回原位,只听柏雪风严肃道:“请家法。”
颜清礼走进书房,双手捧出一个锦盒,锦盒中装着一根长杖,这种级别的重杖一杖可断人骨,因此极少使用,更多是在正式场合,威慑使用。
颜清礼跪到茶几前,打开锦盒,将家法双手取出,郑重地放于香炉一侧,附身叩首,而后起身,去书房取来另一个锦盒。
这一次,锦盒打开,是一柄银鞭。
珞凇面色一紧,他一眼认出,那是“他的”鞭子,名曰“清皓鞭”,谓之朗月清操、浩然正气。
后来,珞凇育有一子,将“皓”字取入儿子的名字,也将老师对他的期望,传递给自己的孩子。
饶是他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度,见到银鞭时,也面露动容。
除寻常训诫工具外,段华卿给每位学生都定制自己的专属家法,珞凇的专属家法,便是这根清皓鞭。清皓鞭通体银白,并非皮质,而是镍基合金质地,耐腐蚀、耐磨损,即使常温放置也永不生锈,清皓鞭由细密的金属丝编制成股,捏之硬极、拗之柔韧,指腹捋过,编制缝间密密麻麻、凹凸不平的印迹令人遍体生寒。
十年前,珞凇退出师门之际,家法自然被收回。
然而珞凇没有想到,他的家法并未被销毁,而是始终保存在柏雪风之处,师兄十年厚爱,岂敢辜负?
颜清礼将清皓鞭置于香炉另一侧,这才回到师兄弟之间,站定。
柏雪风严肃道:“跪。”
师兄弟七人,齐齐面向师椅跪下,七人跪好,柏雪风也淡然跪下,说道:“叩首。”
“一叩敬天。”
屋内九个人,齐齐叩首。
“二叩拜师。”
“三叩问心。”
欤一惜一郑一丽——
三叩结束,柏雪风先站起来,说“起”,而后师兄弟七人起身、落座。
柏雪风正色道:“十年前,逆徒珞凇叛离。今日,珞凇提请重回师门,经我与老师商议,老师言,海纳江河,不恃其大;理无边际,可容天地之广。然而,师门自有序,今日召集诸位议事,便是要珞凇依次请谅,诸位有问必诘,有过必罚。”
他这一番话,是开场,也是定调。
与珞凇对此事的认知不同,柏雪风给定的调是:珞凇回师门一事已定论,今日议的不是他能不能回,而是他回来,要付出怎样的代价。
珞凇听罢,在心里轻叹:大师兄到底,是向着他的。
珞凇之所以白天会跪在老师病房外,另一层原因,便是通过这一举动告知众人柏雪风已认可他作为师弟,那么,即使当晚有师兄弟不想原谅他,也多少会看在老师和大师兄的份上,给几分面子。
珞凇精密地算计,不曾想到,柏雪风从未回避过自己的想法。
无论是走廊里那场毫不客气的手板,还是此刻的定调,柏雪风始终坦坦荡荡——他认回来的的师弟,便是师弟,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。
珞凇不起身,膝行至茶几前,煮水烹茶,倒一杯放入托盘,双手举盘过头顶,膝行至颜清礼面前,恭敬道:“凇问泽正师兄安,请师兄诫。”
以茶行礼,饮茶,便是谅解。
颜清礼没有即刻端起茶杯,而是问道:“十年叛离,为何今日回来?”
珞凇道:“十年间,凇虽身不在师门,内心无一刻不在思己所为。三年识己过,五年思辨修身,十年,方知和合为大同。所为和合,指凝聚包容、以德服人。十年前,凇诸多观念与师门相左,不想违心滞留,亦不愿辜负老师与师兄教育之恩,因此离去,直至今日才意识到,当年纷争,不该剥离,而应融合。”
颜清礼又问:“此次回来,将来如何打算?”
珞凇道:“意诚而心正,修身以致知,凇,当追随老师,与诸位师兄弟共创太平盛世。”
颜清礼第三个问题:“十年间,可曾悔悟?”
珞凇道:“凇不敢对师兄妄言,十年,凇不曾悔,唯感遗憾。凇入恩师门下七载,师生之情早已成为血脉至亲。凇叛离师门,是斩断血脉之大过,还请师兄重责。”
颜清礼三个问题,是问珞凇,也是要他答给在场所有师弟们听,他没有动罚,与柏雪风的暴脾气不同,颜清礼要冷静得多;冷静,也意味着他更理性。
颜清礼拿起茶杯,一句“饮完此茶,若有下次,我只当世间再无珞秉寒”,便将杯中茶饮至六成,放回托盘中。
颜清礼给珞凇的,不是惩戒,而是警告——没有下次。
珞凇端着托盘,向他鞠躬:“凇,谢二师兄宽宥。”
颜清礼之后,是嵇鸿卓。
嵇鸿卓素来为人温和,师门里的师弟、师侄们都愿与他交好,他也问了三个问题:“十年前,你叛离,可是在与老师、师兄置气?”
十年前,珞凇离开师门,确实不是与师兄置气。若论置气,他与柏雪风关系亲近,离开前却不曾向师兄透露半分消息,那才是置气。
“十年后,你回归,是为了自己,还是为了旁人?”
嵇鸿卓口中的“旁人”,是指乌恒璟。
“此番回来,可有问过老师?”
颜清礼的三个问题,皆指向晚辈,嵇鸿卓的三个问题,皆指向长辈。
因此,三个问题,珞凇一一作答,到最后一个问题,珞凇说道:“今晨,凇与大师兄一同请示过老师。老师言,学生与老师,当求同存异。可教时教,当罚时罚。”
嵇鸿卓听罢,颔首称赞道:“好一个‘可教时教,当罚时罚’,老师到底是老师。”
“迷途知返,往哲是与;不远而复,先典攸高,” 嵇鸿卓说道,话锋一转,“然而,若不严惩,助长叛离之气靡然成风,师门规矩何在?此番惩戒,不在罚你,在于整风正气。”
嵇鸿卓把话说得很清楚,他与二师兄相似,并不介意珞凇去或留,但他不能容许破坏风气,不希望因为珞凇轻易回来,而给后来者开一个不好的头。
嵇鸿卓站起身,向柏雪风说道:“鸿卓,请大师兄动鞭。”
嵇鸿卓心善,到底还是留了几分余地,只说请柏雪风动鞭,却没有明说打多少下、打到什么程度。
柏雪风淡然应道:“好。”
嵇鸿卓接过茶杯,同样饮至六成,放回托盘中。
嵇鸿卓之后,是齐於烺。
柏雪风正直,颜清礼淡泊,嵇鸿卓儒雅,前三个学生都是做师兄的好料子,段华卿收第四个学生时,与前三个截然不同。
齐於烺天资聪慧异常,少年时骄傲肆意,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,犹如身负两柄偃月长刃,一身锐气让人抵挡不住。段华卿深谙教学之道,互补相长,收下齐於烺后,有意让颜清礼和嵇鸿卓多带着他,两位师兄一淡一柔,竟将这魔星收得服服帖帖。
珞凇为人低调,不喜欢过分张扬、目无礼法之人,加之拜师后很快随段华卿去中国,因此他还在师门之时,与四师兄接触得便不多。十余年前,担任黑阁委员一事,更是与齐於烺平添嫌隙。
因此——
珞凇淡然倒茶,如对待前两位师兄同样的恭敬,行至齐於烺面前,说道:“凇问猷贞师兄安,请师兄诫。”
只见齐於烺干脆利落地把茶盏一扣,茶水尽数倾倒在托盘上,撂下一句:“师兄们宽宏大量,我却要锱铢必较。”